伊斯蘭之光
  目前位置:首頁>>嚙踝蕭痚妧A>>|JI
巴黎清真古寺如文化綠洲
2007.2.5  4:07:51 PM    阿里编译  閱讀5441次
 www.islamonline.net
    巴黎人﹐是世界上最自我感覺良好、高度優越感的市民﹐他們為市內法蘭西文化標誌性建築和巴黎生活方式引以為榮﹐什麼香水、什麼香檳、什麼美餐﹐還有巴黎街頭法國女人的最新時裝。 說到歷史建築物﹐當然少不了向外來客人津津樂道羅浮宮、埃菲爾鐵塔、凱旋門和巴黎聖母院。 他們對現代法國文明的腐敗和墮落﹐如同對巴黎廢氣污染和灰塵瀰漫一樣視而不見﹐更不願想到在巴黎市中心有一座清真古寺﹐造型精緻﹐環境優美﹐猶如荒漠中的文化綠洲。
  那是一座古寺﹐建造於1926年﹐是法國現存最古老的清真寺。 當年第一次世界大戰勝利﹐法國是戰勝國﹐政府為了向非洲法屬殖民地的穆斯林兵團為解放法國流血犧牲﹐撥款為他們建造一座清真寺﹐以資紀念。 建築外型北是非伊斯蘭的豪放傳統﹐仿照西班牙南方阿爾罕布拉清真寺造型﹐而內裡結構又有東方穆斯林的神秘風格。 寬敞的禮拜殿和講經大廳﹐硬木彫刻的樑柱和彩色瓷片與馬賽克的藝術裝飾﹐建築主體後是寬大的庭院﹐粉白的高牆﹐映照著鬱鬱蔥蔥綠樹和花草﹐樹叢中有羊腸曲徑﹐在巴黎藍色的天空下顯示無限生機和寧靜。 建築群的一側高高聳立著三十三米高的宣禮塔﹐從遠處就能看到這是一座清真寺。
  清真寺週圍是逐漸形成的穆斯林社區﹐是各種清真飲食和伊斯蘭文化用品商業點﹐展現穆斯林世界多民族特色﹐有摩洛哥、阿爾及利亞、突尼斯、土耳其和阿拉伯人開的各種商店﹐鱗次櫛比。 清真寺附屬伊斯蘭教育中心﹐常年開設社會所需要的各種課程﹐如阿拉伯語、誦讀古蘭經、伊斯蘭知識。 附近有一所大學﹐大學生們喜歡在這穆斯林商業區閑逛和在清真商店喝咖啡﹐因此構成巴黎市最有特色的伊斯蘭文明氣息。
 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﹐德國法西斯佔領巴黎﹐這座清真寺保護了許多猶太人僑民﹐為猶太人出具證明他們是穆斯林﹐不被德國人押送去死亡集中營。 穆斯林社會出於仁慈和寬容﹐在清真寺中收容流離失所的猶太人﹐向他們提供臨時食宿﹐幫助他們逃離追捕。
  法國是向穆斯林世界發動軍事侵略和開發殖民地最早的歐洲國家﹐佔有非洲西北部大部份地區﹐強制那裡穆斯林居民歸於“法屬殖民地”或“法蘭西聯邦”。 一百多年來﹐法國從穆斯林殖民地掠奪數不盡的財富和資源﹐壘造出今天在巴黎的所有歷史景點﹐哪裡不是沾滿了穆斯林的鮮血和汗水﹖ 在兩次世界大戰中﹐法國“非洲兵團”中穆斯林士兵是主力﹐為法國解放事業做出巨大犧牲。 一百年來﹐法國對它所統治的穆斯林地區實行狡猾的政策﹐無不用盡心機和陰謀詭計。 就最近幾年發展的趨勢而言﹐在美國入侵伊拉克之前﹐法國是薩達姆所能依賴的主要“盟友”﹐因為法國在伊拉克獲得比其他西方國家更多的經濟利益。 法國在聯合國中表示反對美軍入侵伊拉克﹐但只做到不妨礙法國利益為限度。 去年以色列發動對黎巴嫩侵略戰爭﹐揚言消滅阿拉伯人唯一抵抗力量真主黨﹐法國站在以色列一邊﹐希望以色列獲得成功﹐保護法國在中東的利益。
  在國內問題上﹐法國在二戰之後﹐吸引了數百萬穆斯林勞工﹐為法國現代化建設和經濟發展奉獻汗馬功勞﹐但移居法國的非洲殖民地人民永遠被看作三等公民﹐被迫居住在各大城市郊外的貧民區﹐受到教育、住房和就業的不平等待遇。 隨穆斯林移民而來的伊斯蘭引起法國恐慌和排斥﹐發展受到種種限制﹐例如2005年九月法國國會通過的禁止公立學校穆斯林女生蓋頭法﹐明顯是對穆斯林信仰權利的壓迫。
  伊斯蘭引起法國恐慌和受到限制的一個根本原因﹐是兩種文明的對比和競賽。 法蘭西文明發展到今天﹐如同江河日下﹐朝腐朽方向急劇墮落。 與歐洲其他國家相比﹐如英國和德國﹐法國是社會問題最多的西方國家﹐自殺、酗酒和暴力罪行都是名列前茅。 種族歧視、虐待婦女和兒童、失業率﹐也都在其他國家之上。 法國曾經是歐洲現代文明革命的先驅﹐對海外殖民地掠奪和西方文化發展﹐如文學、音樂、藝術、繪畫、建築、哲學﹐都曾是許多國家羨慕的榜樣。 今天的頹廢西方文化﹐法國也是名符其實的領頭羊﹐落在了深淵的最低層。
  巴黎的今天是文化沙漠和精神荒原﹐市中心的清真古寺﹐以及伴隨這座古老清真寺發展起來的週圍伊斯蘭文明﹐構成了巴黎沙漠中綠洲的鮮明對照。 當全法蘭西民族感到歧路徬徨的今天﹐前景暗淡﹐人民普遍悲觀失望﹐焦慮和煩躁迷漫在全巴黎居民的心中。 一顆明珠隱藏在這裡﹐只有在社會黑暗時才顯示出耀眼的光輝。 在這裡他們看到了一個古老文明展現了新的生命和希望。 伊斯蘭向路過這裡的巴黎居民講述人類的至理哲學﹕真主至大﹐真主掌管著天地萬物、宇宙和人類﹐真主不會拋棄失落和迷路的羔羊。 失望中的巴黎居民和全法國的公民﹐從這裡可以看到永葆青春的不老泉和人類的新紀元。 穆斯林在歷史上做出了巨大的犧牲﹐他們的家鄉土地被佔領﹐資源被掠奪﹐親人遭到屠殺﹐自己離鄉背井來到歐洲﹐但是他們給統治他們的國家法國送來了伊斯蘭﹐在這荒涼的文化沙灘上建造了鬱鬱蔥蔥的綠洲。
  (本文作者伊德里斯•托菲格是英國作家﹐原是天主教神父﹐2000年歸信伊斯蘭﹐現在居住在埃及﹐專心研究伊斯蘭。 本文稍有刪改。 ---- 編譯者)
(www﹒islamonline﹒net/servlet/Satellite﹖c=Article_C&cid=11653…﹐伊光編譯)
 

   
將本新聞發給好友


伊斯蘭之光工作室(islam.org.hk) 版權所有©